鄂尔多斯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回应太霸气!乔志峰鄂尔多斯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我们财政负担得起。
近日,地处西部内陆的城市鄂尔多斯,打出了年薪60万招聘清华、北大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启事。
根据上述公告,清华、北大毕业生,实行年薪制,签订3年聘用合同,每人年薪50万元(税前);一次性签订6年聘用合同,每人年薪60万元(税前)。
记者向鄂尔多斯负责招聘老师核实清华、北大毕业生可获得最高60万年薪的待遇时,对方肯定地表示,只要相关毕业生通过招聘考核,就可获得上述薪资。“我们财政可以负担得起”。(10月31日《中国新闻周刊》)
招聘中小学教师,开出几十万的年薪。据了解,除此之外,还给住房或安家费。这待遇,别说内陆小城市,即便是放在一线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那也算得上是相当高了。
近年来,一些不起眼的“小城市”相继发布了高薪甚至还是“天价”招聘普通教师的公告,似乎这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和“时髦”。
今年初,《义乌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21年优秀教师选聘公告》引发舆论关注。3月11日,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表示,“120万年薪招聘教师”绝对不是一个噱头,只要满足我们条件的,就可以达到这个年薪。
老师拿高薪,当然没什么不可以。甚至可以说,老师拿高薪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说明这个社会更重视教育了,也更尊重教师了。教师再也不是抬不起头的“臭老九”,而是实现“百年大计”的中坚力量。
老师们待遇高了,靠教书育人也可以“富起来”,他们就能安居乐业,更安心、更积极地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充实师资力量。
不过,任何事情都要有度,过犹不及。特别是办教育,最需要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而不是制造炒作的噱头。
以鄂尔多斯的招聘为例,为什么要刻意强调“清华、北大毕业生”?很显然,无非是因为清华、北大知名度高。这是否涉嫌就业歧视了呢?
实际上,术业有专攻,清华、北大或许整体上很牛,毕业生的水平也很高,但跟专业的师范院校和师范生相比,真的有优势吗?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将不太专业的人用高薪吸引过来,难道是摆在那里供着吗?这恐怕对双方都没什么益处。
非常耐人寻味的是,面对舆论的质疑,义乌和鄂尔多斯的回应那都是相当的干脆直接,非常有底气。特别是鄂尔多斯,一句“我们财政负担得起”,尽显霸气和“不差钱”。
可问题在于,财政的钱,就可以随便花吗?就不需要征求纳税人的意见吗?就可以为政绩工程和拍脑袋决策买单吗?
再有钱,花起来也不能过于随意,更何况还是公款,每一分钱都应当花到刀刃上,花到需要的地方、值得的地方。即便是最需要投入的教育领域,也需要精打细算,不能过于“激进”。
另外,不知道那些招聘教师开出天价的地方,当地绝大多数教师的收入有多高?拿不到60万,能拿到一半也就是30万吗?拿不到120万,能拿到一半60万吗?
如果不能,那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同样是教师,收入差距咋就这么大呢?那些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的老教师,收入可能还不如刚招进来的毕业生,公平吗?合理吗?科学吗?会不会伤害到其他教师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为了金字塔尖的极个别,伤害了整个塔基?真要这样,未免得不偿失了。
更何况,某些地方所谓的“人才”,不过是名校毕业生罢了,真正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效果,需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搞好地方教育,最需要的不是个别“高学历”、名校生,而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善待所有的教师,才能真正营造出尊师重教的氛围,促进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