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一则关于“车厘子喷食品保鲜剂是否伤身体”的话题冲上热搜,迅速引发网友热议。车厘子凭借鲜艳的外表和甜美的口感,成了冬季水果市场的明星,但它长途运输的“光鲜外表”背后,真的安全吗?
我们日常吃到的进口车厘子主要来自美国、智利和加拿大等地。然而,这些种植基地与中国隔着半个地球,运输时间往往需要20到30天。如此漫长的旅程,车厘子却依然能保持光鲜亮丽,靠的就是一系列保鲜“黑科技”。
车厘子的保鲜秘诀从采摘时就开始了。为了延长保鲜期,种植户通常会选择在果实七成熟的时候进行采摘。此时的车厘子乙烯释放较少,衰老速度被大大延缓。
采摘后,车厘子会立刻进入冷链环节。通常在18小时内,它们就会被送到冷库,并迅速装入专业冷藏集装箱。运输过程中,车厘子并不是用普通塑料袋包装,而是采用了一种叫做“气调包装”的技术。通过降低氧气浓度,车厘子进入“休眠”状态,呼吸作用减弱,代谢变慢,这样保存时间就大幅延长。
尽管车厘子的保鲜技术看似“黑科技满满”,但有关“保鲜剂”的争议却屡见不鲜。一些网友表示,吃多了进口车厘子后容易出现腹泻,原因可能是运输过程中使用了食品保鲜剂。
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昨天一个朋友吃了20颗车厘子后腹泻不止,一查才知道是进口水果喷了保鲜剂。”类似的说法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担忧。
那么,保鲜剂真的对健康有害吗?医师戴春对此进行了专业解读。他表示,市面上用于水果保鲜的添加剂主要是食品级的,属于合法使用范围内,并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但他也提醒,车厘子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和抗氧化物质,虽然健康益处明显,但食用时仍需遵循“适量原则”。正常成年人每天水果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00克到350克之间,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
在这场关于车厘子的讨论中,不同观点交锋不断。一些网友表示对进口水果的保鲜技术心存疑虑:“反正现在常规水果我都尽量少吃,种植过程太多农药了,心里害怕!”也有人认为,这些“保鲜”技术并不神秘:“中国樱桃在冷库里也能放一个月,没必要太担心。”还有网友直接从价格出发调侃道:“反正我没钱,去年吃了一次,肚子不舒服,今年就省了。”
面对关于保鲜剂和长途运输的争议,消费者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降低疑虑:车厘子表皮可能会附着灰尘或残留物,吃之前可以用清水或水果清洗剂多冲洗几遍。再美味的水果也不宜多吃,尤其是肠胃较弱的人群。每天控制在200克以内是比较安全的选择。
车厘子作为冬季的“水果C位”,凭借鲜艳的外表和清甜的口感,备受消费者喜爱。虽然运输和保鲜过程的争议难以避免,但只要在食用时注意清洗和适量原则,完全可以安全享用这份冬日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