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城乡网! |
发布时间: | 2025/1/15 9:52:17 | 人气: | 40 |
当地时间1月8日,中国唢呐女博士刘雯雯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领奏《好汉歌》。
唢呐一响,可谓是燃爆全场! 刘雯雯是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90后”的她受家庭熏陶从4岁拿起唢呐,就再没有放下。她的父亲是山东鲁西南小铜唢呐第七代传人,母亲是唢呐咔戏第十二代传人。
咔戏是传统器乐的一种,以乐器演奏模拟人声、动物鸣叫声等,是一种模拟性音乐。而在山东鲁西南,有一种以唢呐为主奏,笙、笛子、梆子为伴奏的传统民间器乐,又称鲁西南鼓吹乐。2006年,鲁西南鼓吹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在上海音乐学院唢呐专业读研究生的刘雯雯接到了给作曲家谭盾录音的任务。
谭盾觉得,这么一个小小的民俗乐器能传十几代,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并帮助刘雯雯重新编曲了一版《百鸟朝凤》,让她带着唢呐向全世界讲述唢呐的故事。从这以后,刘雯雯开始带着小小唢呐奔赴国际舞台。
在山东,远不止唢呐这一种乡土乐器越来越“洋气”,很多都开始走出乡村,逐步走进年轻人的心里。
拿传统海阳大秧歌来说,海阳大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海阳地域文化的结晶。它的表演粗犷奔放、热烈欢快又质朴坦率。
在2006年就已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它时隔近20年后,愈发“青春”了起来,一场创意秀演将传统与时尚美学相融合,生动呈现了肆意洒脱的现代秧歌之美。
活跃在鲁西南一带的柳子戏,距今已有600余年以上的历史,被称为戏曲的“活化石”。就是这样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也可以融入说唱音乐,将戏曲传统与现代节奏相结合,让传统剧种走进年轻人的心里,实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央视前不久推出的《秦琼表朋》便是很好的例子,以戏曲乐器伴奏开场,将柳子戏戏腔戏词与说唱词句呼应,柳子戏以“七十二咳咳”和“九腔十八调”呼应俗语“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更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韵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传统柳子戏成为更潮柳子说唱,引得年轻人纷纷叫好。
在山东,甚至连剪纸都可以办起时装秀。就在去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中,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馆文化志愿者身着“福”“禄”“寿”“禧”等红色胶州剪纸服饰,在悠扬的乐曲中款款走秀,让非遗剪纸“动”起来。
就在前不久的济南某小学新年音乐会上,学生们身着由传统剪纸艺术转化而来的绚丽服饰进行演出,将原本单一色调且静态的剪刻艺术,转化为色彩斑斓、充满动感的剪纸服饰。
提起国际范儿,就不得不再说说潍坊风筝。潍坊国际风筝会,是国内最早冠以“国际”字眼的综合性、国际性重大地方节会。1984年,潍坊举办了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从此,潍坊风筝飞出了国际范儿,风筝会牵出了一条传播风筝文化、促进潍坊与国际友好交往的风筝线,一“牵”就是40多年。
而在中国首部国民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中有一幕场景是“玄鸟生商”,这巨大的“玄鸟”也来自潍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风筝专家、潍坊民间艺术大师大师张效东将潍坊风筝扎制技艺融入影视道具制作,使用竹条3000多米,历时2个多月,制作完成了影片中头尾、双翼都灵活可动,需要多人托举的巨大“玄鸟”,营造了登基大典恢宏浩大的场景。
于创新中 “出圈”,在传承中 “破圈”。从唢呐到秧歌再到剪纸,每一个都充分证明了国风才是永远的顶流。
山东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正在以崭新之姿,走出乡村的一方天地,吸引无数年轻人的目光,让齐鲁大地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还没有对此评论!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