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年代开始,农村居民就开始了大规模进城,到2000年以后,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了进城务工的经历,如今,仍然有3亿农民工大军活跃在各大城市,从事各种行业,而造成的结果是什么?
农村空心化不仅仅是农民进城打工造成的,还和国家大力推进的城镇化有关,在以前的城镇化观念中,大多数都是异地城镇化,也就是农民进城买房落户,转变农业户口成为非农户口,也就是我们说的市民。
这些年的城镇化慢慢改成了就地城镇化,大大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同时也节省了很多成本、资源,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农民工往富裕的地方流动,钱是决定人口流向的主要指标。
但是我们发现,人口流失严重的空心村,很多农民却是不在城市买房,反而在农村建新房,明知道农村房屋由于属性问题,是不具备买卖条件和升值空间的,却还要花三十万、五十万建新房。
关键的问题是,很多农民在老家建了新房以后却常年不住,以我们村上为例,村内随处可见二三层的新房屋,大多数是12*12米的大房子,常年住人的基本没有,前排一连五户居民从建好到现在是一次都没有人居住,其中最长时间的都可以追溯到8年前。
建房子却不住,很多村民三五年不回村子,那么还有建房的必要吗?很多人说,如果当初用这个钱做首付买一户哪怕县城的房子,现在也值百万元,而在农村建房花费数十万到现在还闲置,想卖都没人买。
那么为何农民还热衷在农村建房呢?
第一、留条后路
人们都说“狡兔三窟”,其实人也一样,我们都有一颗居安思危的心。进城固然是好,不论是医疗环境还是教育,再加上完善的基础建设,干啥都方便,但是农村却是农民最后的退路。
首先是农村低成本的生活,让在城市掰着指头过日子的人能够减轻压力;其次,农村的生活节奏,更适合人们的生活节奏。如果进城失败了,在农村至少有个窝,能够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第二、乡情难舍
农村是乡土社会,浓厚的乡情氛围,熟人社会,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是熟悉的人,很多在农村人进城后最记挂的还是家乡,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无比香甜的回忆。
尤其是人在年纪大了之后,更想念自己家乡,因而乡情难舍,所以早早地把房子改建成的新的,留作以后养老。
第三、城市房价太高
当然,更多的原因还是由于城市房价太高,在以前也许三十万、五十万蛮多,但是只能在县城这种乡下买房,而且不能全款。然而,县城的房子和在家建房子并无区别,但是大城市的房价动辄几百万,完全就承担不起,那么不如退到最后在农村建设乡村别墅,至少有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没有房贷的压力,何乐而不为,哪怕还一直在外过着租房的生活。
也不能排除有很多村民既在城市里有房子,在家里也建了新房,为的就是害怕年久失修被收回村里,毕竟现在很多人的户口迁到了城市里。
因为根据规定,城市子女可以继承农村的房屋,但是只能进行修缮而不能重建,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在没有继承房屋之前就把老房子重建,重建后就一直放在农村,好多年都不住。
最后,也有村民之间攀比的成分在里面,农村房子的好坏绝对其子女在城里混得咋样,为了不比别人差,农村就造成了这样大量新房的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