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城乡网! |
发布时间: | 2021/7/23 16:23:34 | 人气: | 85033 |
西瓜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素有“瓜果之王”的美誉,不仅甘甜多汁、营养丰富,还具有清热消暑、利尿解酒毒的功效。
瓜蚜即棉蚜,俗称腻虫、蜜虫、油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蚜总科,是为害西瓜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叶片背面、嫩梢、嫩茎及嫩尖上吸食植株汁液,受害叶片多形成皱褶、畸形、卷缩,为害严重时可导致植株发育迟缓、开花坐果延迟、果实变小、含糖量降低,还可传播西瓜病毒病,严重影响西瓜的生长发育和果实质量。
蚜虫的繁殖能力强,发生世代多,极易对药剂产生抗药性。虽然目前国内登记应用于蚜虫防治的农药制剂品种繁多,但以有效成分菊酯类和烟碱类为主,且应用现状较为混乱,蚜虫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凸显。
本研究比较了几种结构新颖、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和传统的菊酯类、烟碱类杀虫剂对西瓜瓜蚜的田间防治效果,以期为高效、安全、环保杀虫剂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美国富美实公司;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10%啶虫脒微乳剂,山东汤普乐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1.2 试验时间、地点及防治对象
试验时间:2018年5月8~22日。
试验地点:山东滨州市惠民县大年陈镇唐家新村,试验地面积约2 000 ㎡,土壤类型为砂壤土,西瓜品种为丰抗3号,每667 ㎡种植700株左右,行距约1.6 m,株距约0.6 m,试验时西瓜处于伸蔓期,长势较好。
防治对象:瓜蚜,处于发生初期,发生量中等。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具体见表1),每个处理重复4次,每小区面积30 ㎡(6 m×5 m),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市下控股有限公司生产的SX-MD15D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短杆加锥形喷头,平均流速0.85 L/min)均匀施药,每小区用水量2.25 L。
1.4 调查方法
施药前调查蚜虫虫口基数,每小区五点取样,每点固定选取有蚜虫的西瓜2株,挂牌标记,调查记录整株上的活蚜虫数。分别于施药后2、7、14 d调查各小区残存蚜虫数。防治效果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基数-处理后存活虫数)/处理前虫口基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5 数据处理
用DPS 7.05数据处理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虫剂对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
田间试验结果(表2)表明,药后2 d,7种试验药剂在供试剂量处理下对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67%、89.53%、78.68%、83.11%、82.53%、91.05%和80.30%,其中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和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速效性突出,防效达90%左右,其余5种试验药剂防效均在80%左右。药后7 d,除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外,其他供试药剂防效均有明显提高,防效均达90%以上,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和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防效较为突出,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处理防效最低。
药后14 d,供试药剂处理1~7的防效分别为96.60%、97.17%、89.47%、94.35%、90.39%、79.84%和86.26%,其中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和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处理的虫口减退率仍在91%以上,且防效较药后7 d有所提高,表现出优异的持效性;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0%啶虫脒微乳剂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均较药后7 d降低,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防效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0%啶虫脒微乳剂处理防效也降到90%以下。
2.2 对作物安全性影响
田间试验过程中各处理均未见药害发生,说明各试验药剂在供试剂量下对西瓜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7种杀虫剂对西瓜蚜虫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其中磺酰亚胺类氟啶虫胺腈、吡啶酰胺类氟啶虫酰胺和第三代烟碱类呋虫胺3种杀虫剂对西瓜蚜虫具有较好的持续控制效果,尤其是氟啶虫胺腈,兼具优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溴氰虫酰胺和烟碱类噻虫嗪、啶虫脒速效性和持效性较为均衡,但均不突出;菊酯类高效氯氟氰菊酯虽速效性突出,但持效性较差。
瓜蚜的繁殖力和环境适应能力都特别强,种群数量可在短时期内迅速上升,对寄主植物造成严重的直接伤害,加之能够传播多种植物病毒,易导致植物病毒病大面积流行,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影响。
随着传统菊酯类和烟碱类化学农药的不断重复使用,蚜虫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防治难度越来越大,虽有一些结构新颖、高效低毒、对作物安全的氟啶虫酰胺、氟啶虫胺腈等新农药不断涌现,但为延长新农药使用寿命、减缓蚜虫抗性发展,实际应用时应根据蚜虫发生情况及药剂作用特点与特性合理选择防治药剂,并注重农药品种的混配和交替使用,避免同一农药或同一类农药的长期重复使用或滥用,同时结合农业、物理等防治措施,实现农业害蚜的长期综合治理。
还没有对此评论!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