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城乡网! |
发布时间: | 2021/7/6 16:01:12 | 人气: | 85067 |
1. 轮作
在仔姜生产中,轮作是最常用、效果较为明显的一种克服姜瘟病的方法。研究表明,生姜轮作可以提高产量,同时对姜瘟病和根结线虫的抑制效果都很好。仔姜轮作时,前茬作物最好是粮食作物以及十字花科和葱蒜类蔬菜,不宜与茄果类、薯芋类蔬菜进行轮作。轮作年限对仔姜的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为防止姜瘟病的发生,重庆地区主要采用水旱田轮作,具体安排是仔姜—油菜或甘蓝第1年、水稻第2年、仔姜—油菜或甘蓝第3年,这种方式很适合在重庆山地的高岸水稻田实行,不仅有利于地力的恢复,也避免了姜瘟病的高发。
2. 早播结合休耕养地
水旱田轮作虽然可以较好地克服仔姜连作障碍问题,但是只适合在耕地相对富余的地方采用,否则无法实现仔姜的连年生产,影响姜农的收益。
目前,在重庆仔姜种植规模较大、效益较高的荣昌县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仔姜连作高效栽培模式,可简单概括为:下茬休耕结合适当早播。采用这种方式种植仔姜时,可省略姜种发芽的过程,直接定植消毒或晒白后的姜种,同时适当提早播种时间,使仔姜的生产期基本避开了姜瘟病高发的7、8月,在仔姜收获后,不再种植其他作物,翻晒土壤,休耕养地。该种植模式的效果类似空茬轮作,可大大减少连续种植仔姜对地力的消耗,减少病虫害致病源在土壤中的积累,同时采取休耕的方式控制姜瘟病的发生,实现了在同一地块上连年种植仔姜,解决了轮作与人均耕地较少的矛盾,适合在耕地较少,且春季回暖较快的地区推广应用。
3. 土壤及姜种消毒
防止姜瘟病的发生,土壤消毒十分关键。重庆仔姜生产中主要使用暴晒消毒和氯化苦熏蒸两种方法进行土壤消毒。仔姜收获后,对土壤进行3~5次深翻暴晒,翻耕深度最好达到40厘米以上,深翻的同时耙细土壤,让土壤充分风化暴晒,挥发多余水分,灭除土壤中的病原菌,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土壤环境。土壤暴晒消毒法效果较好,且对环境无害。有时由于种植时间安排的限制或人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无法对土壤充分进行暴晒消毒,则可采用药剂消毒土壤,重庆地区主要采用氯化苦熏蒸土壤消毒法。具体做法:在土壤湿度60%左右时(土壤手握成团,离地1米松开时,落地可打碎),每隔30厘米用手动或机动注射器在15~25厘米深土层内注入氯化苦2~3毫升,每亩氯化苦用量一般不少于20千克,之后用0.04厘米厚的地膜覆盖闷地15天左右,气温较低时应适当延长闷地时间,揭开地膜至少10天以后再定植仔姜。需要注意的是,氯化苦挥发性强,覆膜时要注意不留死角,薄膜没有破损,同时由于氯化苦毒性大,最好由专业人士使用,要注意佩戴防毒面具和手套、鞋套,并在上风口进行,避免对人畜的毒害及环境污染,同时对消毒后的地块要注意农用器具及水源的清洁,避免土壤的二次污染。
定植前将姜种处理成50克左右小块,发芽后定植或直接定植,不管是否经过发芽阶段,都应将处理好的姜种晾晒1~2天,然后进行姜种消毒;也可在定植前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100万单位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浸种。
4. 优选种源
姜种染病是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姜种在生长、购买、贮存过程中都有染病可能,因此对于种源的控制十分重要。购买外地姜种时,最好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对姜种品质进行筛选,优选无菌姜种及脱毒姜种,淘汰肉质变色、有水渍、表皮容易脱落的姜种。此外,不同品种的种姜品质差异较大,应根据栽种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较耐连作、对病害抗性较强的仔姜品种。重庆仔姜生产中,常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重庆白姜和乐山白姜。
在姜种购买后至定植前,应注意姜种的保存。姜种贮藏前应及时剔除病姜,并适当晾晒,使姜种挥发部分水分;姜种贮藏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经常通风换气,避免温度过高姜种发芽或温度过低冻伤姜种,以及湿度太大导致的姜种腐烂。一般贮藏姜种的场所温度宜保持在11~13℃,相对湿度在80%~90%。
姜种需求量较大的地区,最好建立相应的种源基地,也可以与外地的种源基地签订产销合同,以保证姜种的稳定供应,同时利于姜种品质的控制,提高仔姜生产的自主性。
5. 增施有机肥
土质与姜瘟病发生有很大关系,土质较为粘重的地块姜瘟病发病率往往较高。为改善土质,增强仔姜根系活力,在仔姜生产中应适当增施有机肥。据调查,重庆仔姜产量较大、品质较好的区域均有大量使用有机肥作基肥的习惯。如重庆潼南县新胜镇盘山村的姜农经常使用大量干牛粪作基肥,荣昌县盘龙基地的姜农使用从养殖场收购的猪粪作基肥,这两个地区常年种植仔姜,生产的仔姜细腻洁白,香气浓郁,且姜瘟病的发病率较低,这与当地大量使用有机肥的种植习惯有一定关系。
还没有对此评论!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