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城乡网! |
发布时间: | 2020/11/18 10:00:30 | 人气: | 147017 |
近期,黄颡鱼小瓜虫病开始在全国高发,来势汹汹,甚至有人全塘覆没,直接经济损失二三十万元。据统计,发病最严重的区域集中在湖北和江西,有养殖户反映,自家周边鱼塘前段时间10塘苗有9塘出现了小瓜虫,广东、广西、湖南、四川、浙江也均逐步进入小瓜虫病害高发期。
据了解,今年年初华中和江浙一带黄颡鱼大规模的死鱼,和小瓜虫有直接关系。小瓜虫为什么难搞?有什么方法预防?如果发现鱼被小瓜虫感染,应该怎么处理?
发病快,繁殖快,死亡率高
淡水鱼类深受其害
小瓜虫属于纤毛虫中的多子小瓜虫,身体浑圆像个球体,可以说是原虫中的“大个子虫”,连肉眼都能看见它。该虫具有发病快,繁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水温16℃-25℃间,更适合它的生长繁殖,1个小瓜虫在一个晚上通过二次分裂就可以产生1024个小瓜虫幼虫,多数淡水鱼类深受其害。
小瓜虫在我们水产行业,很多人觉得小瓜虫,就像癌症一样,很难治疗,这个和小瓜虫特殊的生活史和形态结构有关,小瓜虫生活的3个阶段,不需要中间宿主。
—— | 滋养体期 | ——
小瓜虫的幼虫进入鱼的皮肤或鳃后,到小瓜虫长成成虫并离开鱼体,此为寄生阶段,虫体能进行分裂生殖,但一般分裂3-4次后,就不再分裂,这时可以看到大小相似的复分裂虫体细胞在宿主的上皮层下面呈排或呈丛聚集,当虫体发育到这种情况时,很难杀死它们,因为这种虫体通常不会离开宿主。
鱼因此受到刺激而分泌大量黏性物质将幼虫包围,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小囊泡,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肉眼可见的小白点,但被包围在小囊泡中的幼虫照样可以利用鱼的组织细胞作为营养,进一步发育成虫,由于寄生阶段的虫体被宿主所分泌黏性物质形成的保护层所保护,因此药物难以渗透。长大为成虫后,往往破囊而出,漂落于水体中。
—— | 包囊阶段 | ——
从小瓜虫成虫脱离鱼体形成包囊到包囊破裂时期。寄生阶段的小瓜虫成熟后才会离开鱼体,自由游动一段时间后(约3-6h)落在水体底部静止下来,分泌一层胶质膜将虫体包住,形成胞囊。胞囊里的虫体分裂繁殖,一般一次能孵化500-1000个幼虫。由于有包囊保护,这个阶段的虫体对药物也不敏感。
—— | 掠食体阶段 | ——
幼虫发展到一定阶段,冲破包囊,能够自由游动,进入感染鱼体的阶段,即小瓜虫的生活史中的掠食阶段。此阶段的虫体周身长有丰富的纤毛,借此游向鱼体,依靠头上的穿刺腺钻入宿主鱼皮肤和鳃。
在鱼体皮肤或鳃上形成前面所见的小囊泡,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孵化后24小时内的侵染力较强,随着时间推移侵染力逐渐下降。此期是药物敏感期,如果在1-2天内没有发现宿主鱼,幼虫会自行死亡。
防控要提高鱼体免疫力
培水、驱虫、抑菌
小瓜虫病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它对宿主无选择性,不仅喜欢寄生在黄骨鱼、叉尾鮰这些无鳞鱼身上,各种淡水鱼、洄游性鱼类、观赏鱼类均可受其寄生,尤以不流动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水质条件恶化的条件下,更易发此病;从鱼苗到成鱼各年龄组的鱼类都有寄生,但主要危及鱼种。
多数淡水鱼类深受小瓜虫其害,防治小瓜虫******的办法,就是提前预防,一来简单省事,二来用药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了解到小瓜虫在繁殖阶段的弱点,我们就要针对于此进行有效的防治:
1、彻底清塘。放养鱼种前用生石灰对养殖池塘彻底清塘。
2、提高养殖水体水温。池塘养殖条件下在秋末、冬初及初春时期可通过适当降低水位以提高水温的办法实施预防。
3、提高养殖鱼类免疫抗病力。鱼类生理状况与小瓜虫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鱼类机体免疫力低下更易受到小瓜虫掠食体的侵袭。因此,在小瓜虫病流行季节,应加强养殖鱼类营养,建议内服“胆汁酸+电解多维”以提高鱼类的免疫抗病力。
4、培肥水质。小瓜虫病的发生与池塘水质的关系密切,水质越瘦越容易暴发小瓜虫,适当肥水也有利于抑制小瓜虫的生长。
5、重视驱虫和抑菌。驱虫不是杀虫,而是让水体当中的小瓜虫无法顺利寄生鱼体。尤其是无鳞鱼对杀虫药都很敏感,使用杀虫药都会造成内脏损伤,从而降低鱼类的免疫力。我们在养殖中也要摒弃定期杀虫的观念,可以选用安全无毒的植物性提取物,比如乐畅桉树精油,它提取自多苞桉叶子,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可以直达虫体,抑制小瓜虫繁殖。同时配合泼洒,可抑制水体中的小瓜虫,让其不能顺利寄生鱼体,营养耗尽后,在水中自然死亡。
还没有对此评论!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