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是原产自我国西部山区的蔬菜,栽培种植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既拥有极强的耐寒能力,能抵御寒冬腊月的冷空气袭扰,还能耐热,能适应南方地区的酷暑炎热。因此,无论是在东北、华北,还是在西北、西南,都能够露地越冬栽培种植,种植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高。近期,随着各地的温度持续降低,韭菜生长和管理进入新阶段,相关人员要抓住时机,积极管理,为新年度的韭菜丰收创造基础条件。
田间除草管理
韭菜田里常能见到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宿根杂草,这些杂草同韭菜植株争夺水分、阳光和养分。通过越冬前,清理杂草,能降低田间害草的基数,避免新年度杂草萌芽长出,限制韭菜的生长发育。如种植的田块面积小,就采取人工除草,干净彻底,能连根铲除,避免害草卷土重来,缺点就是浪费人力物力。如种植的田块面积大,就采取化学除草,相关除草剂的选购、使用要规范,谨防因错误喷施除草剂,造成药害。如冬前除草不及时,新年度杂草的萌发快,长势旺,要选择在韭菜刚刚返青,杂草还没有充分生长,根部还没老化前除掉,避免增大除草成本。
虽然说进入10月,温度降低,韭菜需要的水分量减小,要控制浇灌频次,但要重视越冬水的浇灌,保障植株成功越冬和返青。关于韭菜浇灌越冬水,民间有农谚就说:浇后不冻,浇早了;光冻不消,浇迟了;夜冻昼消刚刚好。意思是,为韭菜浇灌越冬水的时机,要早晚适宜,浇灌完夜间地面结冰,白天消融是正确恰当的时机。若没浇灌越冬水,遇到干旱天气,田间受强风的影响,水分快速蒸发,根部就处在干旱状态,会造成植株死亡。通过浇灌越冬水,水分低温状态被截留在韭菜根部能利用的土层,进而能保证植株冬季有充足的水分利用。要注意的是,浇灌越冬水过早,温度高,水分还没被吸收利用,就已蒸发掉,完全无蓄水的效果;浇灌越冬水过晚,水刚到畦面就结冰,形成冰层,无法渗入到土层,还会致使根部因缺氧窒息而死。
田间收获管理
韭菜,以春秋两季的口感为最优,这期间是植株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的最佳期,食用味道新鲜舒爽,产量还高。相较春季,秋季的收获管理要更谨慎,既要能刀刀追肥,促进植株茁壮健康,还要能适当控制收获次数。只要过了霜降节气,10月底过完,就别再收割韭菜,要促使植株自然失绿枯萎,以达到回劲效果。其实,就是让叶部营养物质能回流至根部,增强整体的抗寒防冻能力,为新季韭菜能快速返青收获奠定基础。若过了霜降,还持续收割韭菜,一方面违背农时农序,韭菜的越冬能力大幅降低,另一方面还耽误新季韭菜的种植收获。
老根倒栽管理
只要是韭菜定植的时间超过3年,就要选择在初冬进行倒栽。原因是韭菜植株具备分蘖的特性,生长过程中会不断的跳根,造成根部裸露在地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减弱。虽然通过培土,能减轻分蘖跳根的危害,但想要实现持续高产的目标,就要去除掉已衰老的根系,促进新陈代谢。首先是,把老的韭菜根挖出来,过程中要避免损伤,去掉老根、受磕碰损伤和病虫害的,再分成单株备用;其次是,把长势健壮的单株,剪成呈分枝状的根状茎,只保留当年的须根,接着就是栽植到田里,及时浇灌,促使老根服土。要注意的是,倒栽根的韭菜,春季要少收获1刀,促进植株长势恢复,预计到秋季分蘖和产量就有明显改善。最后要说,韭菜要想拥有高产量,要想拥有高口感和品质,就要重视冬前的水肥、田间和病虫管理,促进植株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如忽视相关管理,韭菜就只能越长越瘦,食用口感越来越差,商品属性越来越低,无法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