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召开“沃田科技行动”发布会。“沃田科技行动”是中国农科院继实施“使命清单制度”“强种科技行动”后,开展的又一项重大科技行动,重在解决“耕地要害问题”,让更多“劣地”变沃田。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介绍,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但总体看,我国耕地资源“三少”特征凸显,即人均耕地少,高质量耕地少,可挖潜耕地资源少。据官方统计,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19.18亿亩,人均水平较1996年下降0.26亩,全国中低产田占比高达2/3以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突出。因此,加快耕地科技创新,实现耕地科学保护和利用,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如果能将耕地地力提高1个等级,则可新增粮食1200亿公斤。”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介绍。
“沃田科技行动”集聚全院农业资源环境、作物、农机等学科领域10个研究所30个科研团队优势科技力量,围绕东北黑土地、北方旱地、南方水田、南方旱地、盐碱地、设施农地及后备耕地“七块地”开展科技攻关,通过优化完善耕地质量联网观测、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数字土壤与智能监测等,构建全国高效协同的观测监测体系,打造国家耕地科学中心重大平台,加快突破“土壤组学、生物固氮、养分管理、秸秆还田、有机培肥、污染防控、酸化阻控、盐碱改良、旱作节水、智能装备”十大核心技术,为全面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周卫表示,通过实施“沃田科技行动”,力争到2030年,使示范区耕地质量提升1个等级,作物产量提高10%以上,并示范推广1亿亩、辐射带动3亿亩耕地。
为确保“沃田科技行动”顺利实施,中国农业科学院聘任周卫院士为耕地科技创新总首席,成立国家耕地科学中心,建立“战略布局、任务牵引、团队作战、协同共享、多元投入、以评促研”的新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