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就像西方某国的大学类似,门槛好进,想毕业很难,这是当前农业的特点,和其它行业不同,农业想象起来很美好,一旦实施起来,却又是个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有经验的种植户常说“农业不是一个可以无限复制,以及无限扩张的行业”!
意思是农户种植一亩土地,通过一年的辛勤努力,一亩可以赚1000元收益,但种植100亩或者1000亩,绝不可能是10万或者100万的结果,但众多种植大户当初进入农业时,往往就是这样计算的,也正是这种计算方式,给了他们无比的信心和激情。
曾遇到过很多想进入农业的有钱人,往往采取的都是这种算法,甚至还有人采取了“打折利润”的算法,就是将算出来的利润打五折,刨去种植风险及一些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即便是这样,农业还是非常有搞头的。
自2010年前后,种植大户便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截至今日,如今还在坚持的又有几人?把种植经营得风生水起的又有几人?
有位业内人士总结了这么一个规律:“种植大户的规律是:第一年是学习阶段,所有的投入都是交学费,所以,第一年不挣钱或赔钱都很正常;第二年为总结经验的年份,以往没有出现的事情,往往又需要时间去消化,一些需要投入的地方还是需要继续投入,这一年打好了基础,为今后的赚钱提供了无限的希望和动力。
第三年开始发现,农业原来并不是想象中的样子,想退出,投入了那么多,心有不甘,继续投入?资金链已经断裂,后续投入已经无力为继,自此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到了第四年,基本上都是带着满身伤痕抱憾退出,虽然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那么,有了众多倒下的前辈们,后继者明知不可为,为啥很多资本还争相进入农业种植,又是谁在鼓吹土地是取之不尽的“金窝窝”?
这其中有4个方面的因素:
1、受国家激励政策鼓舞
政策是好政策,但规模种植是要交给懂农业的人去经营,而不是有钱就可以任性,在这方面相关部门应提高种植大户进入门槛,加大对进入人的种植能力和资质的评估,以及种植过程中的帮扶和监管,而不是仅仅把土地整合好,补贴资金落实到位就行的问题,即便中间也有检查机制,但最后种植失败了,即是种植大户的损失,也是国家鹅损失。
农业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曾说过“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盲目发展的结果就是破坏”!
2、思路决定出路
每个人都认为农业是个低门槛的行业,很多人甚至认为,即便是不识字的老农都能把庄稼种好,为啥我不能?前辈们在种植中纷纷倒下,这不是农业种植的问题,而是他们种植能力的问题,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去做,结果也会不同,所以,我只相信我,我相信种植有明天。
3、受成功者感染
成功是最能感染别人的因素,每个行业都有佼佼者,农业种植领域也不例外,就如近些年发展较为迅猛的中药材种植,但凡是大规模种植户,基本上都是以失败告终,之所以后来者依然前仆后继,就是因为看到有人年挣100万,甚至更多,认为别人能成功,自己也能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没有考虑到每个人的能力和境遇的不同,就匆忙上马。
4、来自外界的渲染
规模种植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发达国家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虽然我国还处于发展摸索阶段,但方向和成功给了市场资本莫大的兴趣和勇气。
当然,规模种植的发展也离不开两个方面的助攻:
一是懂农业且缺少资金的支持的农业人,往往会把农业渲染得很美好,去吸引资本从事规模种植,从而达到“曲线救国”的种植目的。
二是媒体的渲染,一些种植中的成功案例,在被媒体发掘宣传后,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种植氛围,特别是一些善于锦上添花的个别人,无形中便夸大了种植中的美好,而有意去规避一些困难。
规模种植能赚钱吗?
规模种植虽然是未来趋势(统一种植,集中管理,提高种植效率),但目前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成功的农业种植不可复制,国外的成功经验同样也不能复制,在我国,一些特定的农业种植,如种植较为简单的且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北方土豆、东北玉米),规模化种植搞得比较成功,而人口稠密且种植结构复杂的平原地区,则相对困难得多。
特别是一些经济作物种植,由于管理上的复杂性,目前还不适合大面积种植,相反200亩以下的种植大户,当前活得还比较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