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看过城市的繁华为了孩子的学业仍然选择回到家乡携一缕田野的风,鞠一捧山间的水用智慧改变着脚下土地靠机械化农业,走上致富路!将黄土变为财富!
在新民镇,种粮大户黄旭和成序兰夫妇远近闻名,从2012年起,他们开始在帽合、新民、凌云等村流转近1000亩土地,轮种稻谷、油菜,并通过全机械化生产方式,实现丰收增产。
20亩莲藕地开启了他们的种植路
1991年,黄旭从甘肃兰州退伍后,到上海当保安,后来转行从事建筑行业。“当时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农村年轻人涌入城市务工。”成序兰说,2000年,因为女儿开始上学,他们毅然选择回到农村老家发展。
回家要谋生,看着新民的小麦种植多,黄旭、成序兰夫妇做起了面条加工小生意,并承包20亩土地种植莲藕。“当时莲藕有市场,我们决定试一试。”成序兰说,为节约成本,他们没有请人帮忙,每天早上5点就到藕地里挖藕,经常挖到晚上10点。“挖藕很辛苦,长时间在水中浸泡,无论是炎夏还是寒冬都要挖。”成序兰说,创业初期虽然钱挣得不多,但能照顾到家庭。
从20亩起步,到50亩再到100亩,随着种植技术日益成熟,黄旭、成序兰夫妇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成序兰说,2011年,他们卖掉新民镇街上的房子,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2012年,他们在新民镇流转了近1000亩土地种植水稻、油菜。卖房的16万多元大多用于流转土地。然而,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多,得到的经济效益并未明显提高。插秧、收割、晾晒等环节都需要人工,虽然当年丰收,但一亩地只有几十元收入,算下来基本没赚钱。
与时俱进
购买农机、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种粮
后来,黄旭在电视上看到北方农业实现机械化承包,不仅效率高,收益也不错。当年恰逢我县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买农机有补贴,黄旭就把第一年的微薄收入用于购买农机,先后购入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深松机等专业农机15台。2015年,黄旭买回了两台单价18万元的农用无人飞行器用于喷洒药剂、扬花授粉。“新民大多为平坝和浅丘,地势较为平坦,适宜机械化耕作。现在,我们基本做到了水稻和水稻制种主导产业的耕地、插秧、病虫害防治、扬花授粉、收割、收烘整个产业链机械化作业全覆盖。”成序兰说。
成序兰告诉记者,机械化种植为他们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现在,他们在种植、收割等农忙季节只需聘请30名工人,每亩地有300元收入。今年,他们的种植基地实现了稻谷丰收50万余斤,油菜10万余斤。
现在,刚收完稻谷的黄旭、成序兰夫妇正在为下一季油菜下种忙碌,期盼明年丰收。“在农业发展道路上,党和政府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我们必须要树立行业标杆,起到行业示范带动,主动肩负社会担当。”成序兰说,去年,黄旭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种植养殖大户。
“我们已经种了10余年,还要继续种下去,这就是农民的创业梦。”成序兰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