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翠竹园
农家乐处于重庆北碚
缙云山翠竹林中,四周被翠竹环绕,环境优美,空气清晰。是整个
缙云山中所有
农家乐中离风景区最近的一个
农家乐,在翠竹园
农家乐有自己种的蔬菜,干净、卫生,还有自家土鸡、山泉活鱼,给你带来无穷的农家生活。
一块翠绿色的宝地,静立在重庆北边,它就是
缙云山。重庆的第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AAA级风景区。....
区内,山高林密,环境清幽,气候宜人,秀绝一方,自古就“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天月在松”, 集雄、险、奇、幽于一身。1982年国务院在审批全国44个风景名胜区时,对这里的评语是:“其山岳江河、丛林古刹、溪流瀑布、奇芭异卉,展示了巴山蜀水幽、险、雄的特色薄J侵厍斓摹靶《朊肌薄�
解放初期,
缙云山曾是中共中央西南局夏日办公之地,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西南局领导均在此处理过百业待兴的政务。
缙云山植被丰茂,在1900余种亚热带植物中,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就达24种,水杉、红豆杉,伯乐树等更为世上罕见。山上古木参天,翠竹成林,庙、寺、塔、亭隐约可见;峰、寨、洞、壁气象万千。登山远望,云浪滔滔,从魏晋六朝到明代的众多文物点布其间,更是增添了悠悠古意。
缙云山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横亘数十里,峥嵘突兀,纷呈异姿香炉峰、狮子峰等九峰;有始建于公元423年缙云寺等八寺;
有晚唐石照壁、宋代洛阳桥、相思岩、明代石坊、清代那伽窟等文物古迹;有八角井、碑亭、华昌亭、南北高观音、九龙寨、青龙寨等人文景观和海螺洞、桂月中秋、狮峰观月、香炉凌空、竹海探幽等自然景观。还有银杏、水杉、飞蛾树、红豆杉、缙云四季照等珍稀和稀有植物,
缙云山历来就是养生疗养的传统胜地,
缙云山“舍身岩”则有飘物不落的奇观。炎热的夏季,不论是有风还是无风的日子,往下抛落如草帽之类的轻量物都不会掉下去,到底是什么原因,目前连一些专家仍不思其解。1995年,一位台湾商人到
缙云山旅游,寻至舍身岩,对这里称奇不已,认为借此处天地之灵气,打坐练功一日,胜于山下十日,于是便在此不吃不喝打坐了几日,才依依离去,兴奋之中竟忘了带走大量现金及存有巨额的信用卡。后为其寻回完壁归赵时,他说
缙云山舍身岩太美了,一定会再来
在狮子峰和聚云峰前,有一“缙云寺”,为
缙云山八大寺庙之一,创建于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清雍正和道光年间,先后两次重修。寺分三殿,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殿柱为合抱乌木所造。内有石造怫二尊,自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建寺以来,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唐高祖李渊(618年)曾亲笔题名“禅真宫”,唐大中元年(847年),宣宗皇帝赐寺额为“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鸟之故。康乾符元年(874年),定济和尚重建寺庙,971年慧欢禅师主持重耷殿宇。998年,宋真宗将太宗读过的梵经240卷送到这里,供奉在此寺中。宋景德四年,真宗赐名“崇胜寺”,明永乐五年(年)成祖皇帝敕谕“缙云胜景”,明天顺元年(1462年)英宗皇帝又踢名“崇教寺”,万历三十年(年)神宗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赐题“迦叶道场”。明末清初,寺毁于火灾.传说是因为当时寺内和尚,横行四邻,当地老百姓恨之人骨,趁张献忠入川时,聚众上山一把火把寺烧毁,现存的寺庙是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由破空和尚主持修复的。
单人间 双人间 三人间
四人间 套房 新装修客房
寺内大雄宝殿上塑有伽叶古佛,高约2米。两旁站立的一男一女,男的叫帝释,代表生界法相;女的叫梵王,代表色界法相,都是清代佛教艺术塑像。其外有一匾额,上书“昙花蔼瑞”。寺内还有一口大铁钟,高约有1.6O米,底径1.50米,腰径O .9米,为清道光二年(1822年)所铸。山门外,两参天银杏直向青天,古刹钟声与山间松涛相映成趣。寺内的双柏精舍方丈居室,两侧禅房与石刻,形成古色古香的意趣。在寺外,还存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碑记及太虚法师和正果法师塔各一座,上有赵朴初和邓颖超的亲笔题字。
"邵龙观"也为
缙云山八大寺庙之一,创建于明代(1485年),清雍正和道光年间,先后两次重修。寺分三殿,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殿柱为合抱乌木所造。内有石造佛二尊,身高丈余,雕刻精细,为明代作品。泥佛十尊,造型精美,塑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这里翠竹青松,山峦环抱,前有古松银杏,背负桶竹密林,一脉清溪,绕寺而过。庙门有一对联,写有“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天月在松”的诗句,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其秀丽的自然风光。
这是一首清代文人何仕昌写的《缙云九峰》嵌名诗句
狮子摩霄汉,香炉篆太空。
朝阳迎旭日,猿啸乱松风。
夕照三千界,莲花七窍通。
五尖如宝塔,更有聚云峰。
缙云九峰之中,紧邻缙云寺的"狮子峰"开发最早。因峰顶岩石裸露,峻峨雄峙,象一头雄狮匍卧峻岭而得名。峰高海拨868米,从缙云寺登狮子峰,沿途有680级石梯。峰前有一五拱门,是古狮子寨寨门遗迹。峰顶有一平台,叫“太虚台”,是1939年汉藏教理院为纪念太虚大师50诞辰而建。在此观日出、观云海、观明月、观大自然的气象万千,猎生感叹。故有“到了缙云山,不登狮子峰,美景未尽览,遗憾在心中”之说。在狮子峰观日出赏云海,其壮丽之景不亚于东岳泰山。
餐厅 餐厅
登上狮子峰,可以看到两个长尺余、深寸许的足印。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
缙云山就以其风景秀丽而名扬九州。一天佛教伽叶和道家真武不约而同前来,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都想在此山上布道传教,各不相让,比武斗法。真是“神仙打仗,凡人遭殃”,一时四周乌烟障气,百姓怨声载道,怨气直冲九霄。玉帝大为生气,急传二位上天问其缘由,方知是为争一山峰而起。五帝见两位各不相让,又都是德高望重之人,判予谁都不妥当,于是宣旨,谁能让另一位离开
缙云山,就可留在山上布道传教。两人听旨后急忙下降峰头,站在峰头看四周,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这山若被对方占去实在可惜,但又都想不出妙法让对方离去,就这样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咖叶终于谋生一计,他对真武说:“我们这样呆下去也不是办法,我想如果你能一步跨到对面的山上去(即今天南岸的真武山,山名也因此而来),我就心甘退出”。真武一听十分高兴,心想这有何难,就说:“此话当真?”,伽叶答道:“佛言无悔”,于是真武就真的一步跨到了对面山上,因用力过猛,就留下了这一对脚印。伽叶将真武骗离狮子峰后,便在此传教,故缙云寺供奉的是伽叶佛。
与狮子峰相对的“香炉峰”,海拔854米。峰崖旁生一石柱,高约20米,犹如刀劈斧削。表面五纹清晰,石缝迭迭,仿眼看去,上上下下,宛如数块岩石迭置而成。尤其柱底一盘石,其底与石柱间隙深而宽,好似从异地飞来,搁置其上。石柱离绝壁3米,一怪石横嵌其间,构成一座“天生桥”,其石基小巧,腰部凸大而椭园,形似长颈香炉,在峰头耸立突兀,险峻欲崩,尉为壮观奇特。峰前筑有“青云石寨”,为清光绪二十四年所修。
在香炉峰仔细观对面朝日峰,只见悬石壁上石纹如巨树年轮,圆中心如怫像,四周一圈大于一圈的石纹如光芒四射,这就是
缙云山的一大景观——怫光岩。在此观览,定将山之灵气与人之福运融为一体,是游客必游之地。
娱乐中心 会议及多功能厅
“相思岩”在缙云寺侧的香炉峰下,纵横百米,深山一壁,光滑峻峭,气派壮观。岩下古木森森,幽重成林。岩崖底部,多处刻有宋代摩岩石刻,形状如堵,塔下凿有石窟,系埋葬俗人骨灰之地。其上刻有“相思崖”三个大字。岩巅高处有一巨石,远远望去,像是一个人在沉思,有人说这就是相思岩的来历。民国《北跨志》称:“山有相思岩,娟秀美丽,攀其巅者,徘徊不忍去”。宋时状元冯时行(字当可,号给云,110O-1163年),当年在寺中读书时,常流连于相思岩,后被贬滴重回
缙云山,作有情题《相思寺》五律一首:
系艇依寒溶,扶年上晚林。
山山春已立,树树雨元深。
扫叶移床坐,穿云买酒斟。
相思思底事,老大更无心。
“黛湖”位于
缙云山与北温泉之间的幽谷中,群山环绕,林荫蔽日。前有绍龙古寺,右有九龙古寨。两旁脉脊趋于一堡,形似半球,上侧一峰,石岩瓣瓣,宛如龙牙,人称“九龙抢宝”,放取名九龙窝。30年代初,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创建北温泉公园时,见其地形奇特优美,便提出利用这片洼地,跨谷筑坝,建成一座深山湖泊。后于1943年建成。坝长55米,高10.5米,湖面面积近30亩,蓄水量10万余立方。坝上所刻的“黛湖”二字,是江津白屋诗人吴碧柳命名,书法家欧阳渐书写的。黛湖虽刚进山不远,但却已是古木参天,古重墨绿,火红的杜鹃花,星星点点,镶嵌在青碧丛中。山光水色,湖堤倒影,相映成趣,走上湖堤,顿觉暑气尽消,有诗云:
避暑到幽谷,黛湖水气清。
镜波凉入骨,松树密如屏。
云彩造衫白,山光匝水青。
野餐无客到,时有幽禽飞。
黛湖湖面水平如镜,湖底绿藻参差。据记载,湖中鼓藻类植物相当丰富,就今已发现的20属140余种,占了我国鼓藻记录的70%,有“水生植物宝库”之称。是泛舟、游泳、垂钓、野餐的好地方。
“白云竹海”地处
缙云山腰的白云村,背靠夕照峰,因此地有一古刹名“白云寺”而得名,又因这片竹海在
缙云山保护区内,所以有人又称之为缙云竹海。其海拔高度600一700米,竹海宽度在500—1500米之间,竹林面积达4153亩,是云缙山竹类生长最为集中的地方,主要有桶(毛)竹、慈竹、平竹、苦竹、金竹、水竹、山竹、罗汉竹、佛竹和凤尾竹等20多个品种。竹林分为6个群系,其中慈竹群系最大,有3148亩,其次捕竹群系有484亩,另外,还有平竹、苦竹、金竹、水竹等群系。山竹,即相思竹,形状象桃初,古诗“相思寺里相思竹,千股桃或扫石尘”,描绘的就是这种竹。苦竹,长形奇异、矮小,但枝叶笔直向上,是大熊猫专用食品竹。白云竹海景点较多,主要有白云寺、千年古松、缙云古道、金毛竹、悬崖高观音、石笋、牛心石、鱼儿石、万人坑、竹海石船等,景随步移,有“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上下各不同”的意景。向上看,层层林海,茅屋飞檐掩饰其间,兰天、白云、绿树相映;林中平视,一条古石板路曲径通幽,延绵竹海深处,万杆楠竹棵棵耸立齐上,竹笋竞发,微风拂来,枯黄的老竹叶似片片白雪,伴着从林海缝隙中洒进的阳光,随淡雾索绕,飘飘荡荡,落在人的身上,与鸟喧、蝉鸣、蝶舞成趣,回味隽永,给人以清新的享受;透过密林往下看,境蜒嘉陵江,秀丽小城,清楚可见,给人一种清心、爽目、恬静之感。
“贺龙院”位于杉木园北山,即现在的
缙云山庄34号,为50年代初期,中共西南局和重庆市委先后修建的48幢小别墅之一,是原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元帅夏日处理百业待兴政务之处。该楼是一座一楼一底,中西合壁式建筑。因势造型,掩映于苍松绿树丛中,景致独特。前面塑有一尊贺龙元帅半身戎装石像,生动、自然而威严;下有两长形巨石加菜刀,左右相对而立,形成一座门,意喻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光辉历史。游人在这里还可聆听到众多关于贺龙元帅在北碚的动人故事,人们也常睹物抒怀.表达对贺龙元帅的深深敬意。有诗写道:
群峰稠叠径清幽,久仰元勋庭院游。
老总戎装修翠柏,开山护树美名留。
“小平旧居”在杉木园东南角上,距贺龙院300余米处,有一径相连的两个小山堡,各有一幢一楼一底的小楼,前面的是原中共西南局办公处,后面的是邓小平同志任中共西南局书记时的旧居。在公路边有一条小石道从林中婉蜒直至,道旁仍可见当年留下的两处岗亭。院前有~棵邓小平同志在1952年亲手栽植的马尾松,枝繁叶茂,刚劲挺拔,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小平松”。仁立小楼前,前临深壑,俯瞰群山,茫茫如浪,气势磅礴;远看嘉陵江,宛若巨龙,奔腾而出。有游客曾诗赋云:
临风重上
缙云山,昔日夏居换新颜。
欲见个贤陈榻处,弯弯翠翠老松间。
“洛阳桥”是一座石拱桥,也是
缙云山一大名胜。建于何时已无考证,关于这洛阳桥的来历,相传宋代重庆人冯时行少年时代在
缙云山读书,后进士及第,任万州(今万县)知府,因力主抗金,被高宗贬滴,坐废18年,在这期间回
缙云山设馆办学,常常到桥上迎着朝阳洛诵诗文,故名。在洛阳桥上放眼眺俯北碚城区,历历在目。从桥有边一条古道拾级而上,两旁有红豆杉、润捕、苦木等高大乔木,树冠葱郁,浓荫蔽日,是领略缙云风情的极好幽径。
“八角井”,为一人工开凿,用青石砌围而成的八角形小池。水深有10余米,池水终年碧绿。传说当年冯时行在这山上读书时,常到这池中洗砚,因此,人们又称此并为“状元井”和“洗墨地”。
“石锣石鼓”在
缙云山九峰之一的夕照峰下叫金银口的地方,有一对左右相应的奇石,左边的一块象石鼓,右边的象石锣,均是天然而成。这就是
缙云山有名的一景,石锣对石鼓。民间还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石锣对石鼓,金银五万五,
有人识得破,买座重庆府。
据说曾有人想攀上石锣石鼓取金银,但一见石壁陡峭光滑,无处落脚,又听说上面有神龙守护,也就知难而退了。唯独有一个从未做过发财梦的人,却在这里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这人姓郭,是个泥水匠,人称郭泥水,为人憨厚善良,十分孝顺,为多挣钱为瘫痪在床上的母亲治病,经常早出晚归,拼命干活。一天,
缙云山大隐寺修庙,叫他去做工,他怕去晚了,便乘着满天星斗连夜上山,走到夕照峰下已是半夜,正想休息一会,突然听到“当当当”一阵锣响,又听到。咯咯咯”一阵鼓声。他好生奇怪,循声找去,来到石锣石鼓中间,才发觉一边石壁发出锣声,一边石壁发出鼓声。正惊异间,忽听“轰隆”一声巨响,从两边滚下许多发亮的陆航,急忙上前一看,滚下来的全是白生生、黄灿灿的金银元宝。他高兴极了,连说:“这下好了,这下好了,我妈有钱治病了,乡亲们也有钱吃饭了”。谁知这一说,金银立即不滚下来了。这位姓郭的泥水匠连忙拾起元宝,装满全身,乐哈哈的回家去了。后来,这消息传开了,一些贪财的人也纷纷效仿郭泥水,半夜三更赶到那里,想发横财。去了后,果然听到“当当当”、“咚咚咚”的响声,但滚下来的却是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块。自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去那里捡金银元宝了。